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于5月28日至6月1日在北京举行。5月2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
作为中国机器人领域最大、规格最高、国际元素最丰富的国际会议,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15日-19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的皇冠顶端的明珠,在这一领域活跃着多位两院院士身影。历届世界机器人大会都邀请了多位院士参会,为大家带来一场场智慧碰撞的学术盛宴。下面小编就带你回顾一下前三届世界机器人大会论坛上的院士们吧:
怀进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时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出席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闭幕式并致辞。
蔡鹤皋,中国工程院院士。参加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
蔡鹤皋院士是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家,国产工业机器人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他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解决了机器人轨迹控制精度及路径预测控制等关键技术。
王天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王天然院士出席了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做了题为《机器人助力中国智能制造》的精彩主题报告;在2016和2017年连续两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担任主持嘉宾。
王天然院士指出,中国已经基本掌握了工业机器人设计技术并积累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经验,为将来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奠定了基础。中国机器人产业应看清发展方向,增加创新,抓住机遇。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发展已经是共识,智能制造向现有机器人提出了新要求,并不是现在的机器人就能够满足现代的智能制造要求,更不能满足往前看的智能制造要求。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支撑设备,必将助力中国的智能制造发展,满足中国的民生需求。
郑南宁,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南宁院士在2015,2016年两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上担任主持嘉宾。
郑南宁院士是我国自动控制领域专家,他提出了图像分析和视觉知识描述新方法,为构造计算机视觉系统和基于图像信息的智能控制系统,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关键技术。
樊邦奎,中国工程院院士
樊邦奎院士出席了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并做了题为《当无人机遇到人工智能》的精彩主题报告。
樊邦奎院士认为,无人机的核心是控制系统,自动化解决了无人机的自动控制问题,人工智能则对于使用者更关注的任务自主化提供了解决方案。无人机对人工智能的需求点主要涉及智能飞行、智能协同和智能任务。
丁汉,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丁汉院士,出席了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并做了题为《共融机器人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精彩主题报告。在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论坛担任主持嘉宾。
丁汉院士在发言中指出,未来机器人将有三个特征,分别是机器人与环境的共融、机器人与人之间的协同、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共融。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各方面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毅院士出席了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并做了题为《智能车产业化实践与展望》的精彩主题报告。在2015年首届世界机器人大会论坛担任主持嘉宾。
李德毅院士是我国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对于我国智能车产业的生态环境、工程化实践与未来发展做出了明确规划。他在发言中指出,我国正加速推进智能车领域的研究,智能车和轮式机器人领域必须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实现国产化。
封锡盛,中国工程院院士。参加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
封锡盛院士是我国最早从事水下机器人研究的专家之一,他认为,当前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产业成为现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推动着世界科技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与机器人技术迅速融合,衍生出形态多样、功能各异、用途广泛的各类机器人产品。
陆建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在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闭幕式上参与发布机器人团体标准。
陆建华院士是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曾提出信息已是巨大的产业,从产业需求来讲会牵引智能科技的发展。同时,智能科技反过来会推动信息科技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未来的趋势一定是信息化、智能化。既然是世界机器人大会,自然少不了外籍院士的身影,这不,这位大咖就来自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福田敏男(Toshio Fukuda),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福田教授在2015-2018年连续三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上出任主持嘉宾。
福田教授是世界公认的生物医学微纳操作机器人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他认为,微纳技术由于体积微小可以更加高效地传感和传送能量,可为环境、通讯、食品、医疗等多个领域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将是未来10到20年最有潜力的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