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娘说:曾经,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随着农耕时代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手机市场上半年表现出来的颓势,让不少企业慌了神,未来该如何发展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今天我们主要讨论“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指工匠们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
对于手机行业而言,“工匠精神”一般体现在工程师们对于产品外观和设计上的精细打磨,最高的境界因该是用户使用的并不是一部简单的手机,而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可有意思的是,用户在挑选手机的时候,对于产品的“工匠精神”要求比较严格,良好的触摸体验能第一时间感受到来自品质的力量,流畅丝滑有质感很多人都不能拒绝。而很多人把这心爱的手机买回家之后,随手就是保护壳、保护膜,妥妥的将手感藏了起来,美其名曰“怕用坏了”。
所以问题就来了,买手机究竟该不该买手机壳?
众所周知,当下手机硬件配置同质化现象极为严重,手机厂商们想要出其不意追求差异化,就要在手机外观和工艺上下功夫。然而手机厂商的设计人员绞尽脑汁研发出来的新配色、新工艺,就这样被一个10块钱的手机壳完全掩盖了,简直太对不起设计师的良苦用心!
不仅如此,为了保护手机在跌落时不受到损伤,都做得很厚,手机壳越厚就越影响手机散热。尤其是在夏天的室外,环境温度高达40度,如果在室外高负荷使用手机,手机内部产生巨大热量,又无法正常的进行散热,手机内部温度高达60-70度。
但是我们也要必须承认,目前的手机水平,想要做到真正的“裸机”上手,这还是急需解决的一个消费痛点。就拿屏幕来说,即便是康宁第六代大猩猩玻璃,也很难真的去抗拒碎屏的情况发生,而陶瓷或者玻璃材质的后盖碎屏风险也很大,金属机身则是容易掉漆,这都是用户之所以不敢裸机使用的原因,因为现在的手机价格真的越来越贵了,但是却显得十分的脆弱,而维修成本真的太高。
比如说iPhoneX,屏幕+后盖的更换维修成本几乎达到了5000元以上,几乎是新机价格的三分之二,试问,又有哪几个人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所以只能悄悄地说一句“裸机,想说爱你不容易!”
手机圈谁比较“工匠”?
谈起“工匠精神”这个问题,就必须提到罗永浩,四年前在网上看到罗永浩的高校演讲视频,他说:每个人生来注定改变世界,你做的好一点,你就把这个世界改变的好了一点点。而现在,我们一群普通的年轻人仅仅怀揣着对梦想的那一丝敬畏,对小时候随处可见的碧海蓝天的怀念,对如今环境污染的伤感,还在咬牙坚持着纯手工制作工艺。因为,我们不是为了输赢,只是认真。
在锤子T1的时候,老罗几乎把所有的工匠精神真正意义上地贯彻到产品上。虽然由于各种各样的缺陷存在,导致锤子T1销量情况不理想,甚至还被国外失败博物馆列入馆藏…但在当时,锤子的那些闪光点和理念还是非常值得肯定。
当然光说工匠精神的话,我们还不得不提到魅族,因为黄章确实也是一个“工匠”,魅族手机也有工匠精神。还记得2016年魅族高价投央视春晚白金广告位一事,就喊出了“十二年工匠精神”的口号,并登上《人民日报》。
近日,不少媒体曝光了魅族16的不少细节,在黄章回归之后,魅族的工匠精神也回来了吗?据概念图显示,魅族16采用了主流的18:9全面屏。拥有等宽的刘海和下巴设计,加上超窄边框预计屏占比能达到85%以上。可对手机外观和手感的要求极高的黄章会满意这样的设计吗?后续还会有什么样的惊喜同样也值得期待。
这是国内手机企业和掌门人对于“工匠精神”的执着,到了国际,那就要说苹果了,准确来说是乔布斯时代的苹果。苹果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乔布斯的简约和极致,甚至乔布斯被认为是“偏执狂”,看似“偏执”与简约和极致背道而驰,实则正因为“偏执”造就了苹果的简约和极致,体现了乔布斯的美学追求。
现在的苹果,跟乔布斯时代的苹果相比,丢失掉的,也许正是一份简单专注的“禅心”。失去了这份“禅心”,再智能,也只是一种高科技产品,用户将不会感受到一种精神信念,再也无法感受到对产品的那一份“偏执”。
此外,诸如其它很多手机品牌,有的只是匠气,却没有工匠精神。因为真正的工匠精神代表了点燃内心之火、烛照产品之美的执念,和刻意追求外在浮华、自我标榜的匠气根本是两回事。
写在最后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浮躁之心,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奢侈品,真正拥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和掌门人也越来越少。反而人们更注重新的黑科技,新的硬件配置,缺乏对于手机品质方面的重视。当然,光有工匠精神的企业也并不会发展长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工匠+科技”的步伐才能走出明朗的康庄大道。